朋辈社会工作
朋辈源起
朋辈(peer)是指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朋辈社会工作是通过朋辈群体进行社会工作的一种形式,朋辈心理辅导是朋辈社会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朋辈社会工作于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上世纪60年代兴起,至上世纪末日益成熟。知名的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在上世纪70年代展开的“PeerBridges“项目,通过朋辈咨询为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提供心理、发展支持。自2000年后,朋辈社会工作理念开始进入我国蓬勃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朋辈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社会影响和作用。
朋辈社会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朋辈社会工作基于朋辈间共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挑战、经验、友情等利于理解与接纳的元素,进行心理、生活等不同方面的支持。
与其他社会工作手法相比,朋辈社会工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 涉及范围广,发现问题及时:朋辈群体享有相同学习、工作、社交空间,朋辈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学习、工作、社交中能够接触大量朋辈个体,及时发现遇到困难、问题的个体,并主动出击,提供支持。
➤ 防患于未然:朋辈社会工作者分布在学习、工作、社交场所,能够对朋辈社群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必要时能够及时转介、诊断、治疗,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 易于建立良好咨访关系:朋辈之间拥有共同经历和情感体验,更容易互相理解、获取信任,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其他社会工作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朋辈支持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障碍者(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专注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2017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通过朋辈群体进行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项目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