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中心:融合就业服务与实践案例(四)
由2023年08月15日
发表于案例识别背景
“残障人士融合就业”项目由国际助残联盟(法国)北京代表处与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发起,项目旨在通过就业服务创新促进残障群体就业。项目已在此前3年内实施五地(湖南、陕西、辽宁、安徽、北京)为10家以上组织提供雇主支持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形成了社会组织与雇主企业融合就业工具书。识别并分享不同企业的融合就业实践与社会组织就业服务良好案例,供就业服务组织与雇主企业参考。
案例提供企业
集善乐业(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就业服务实施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服务中心
集善乐业:用市场化运营手段推动解决残疾人就业社会难题
http://www.cfdp-leye.com.cn
为了推动解决残障者就业这一社会难题,集善乐业以市场化运营方式,架起残障人士数字化就业桥梁,一方面依托集善乐业融合就业基地专业的人力资源,打造优质的外包服务团队,将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以数字化岗位的方式输送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满足地方残障人士就业需求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实现企业与残障人士的双赢;另一方面,依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益资源,以乐业云工平台为链接,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线上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物资申领等多维度的就业支持,全方位助力残障人士通过就业、迈向乐业。
在打造优质外包服务团队的过程中,集善乐业以“融合就业”为理念,非残障员工与残障员工共同工作,助力残障员工更快适应职场节奏的同时,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加团队市场竞争资本。
除此之外,集善乐业还通过建立融合就业基地的方式,孵化、培养合作的地方残疾人服务机构,帮助地方“草根”团队蜕变为专业化管理团队,为地方残疾人就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残障融合推广协作网络的方式,带动、引导更多友好企业加入到项目中来,汇集各方优质资源力量,为推动残疾人就业难题解决提供更多的支持。
截至目前,集善乐业已在全国建立8个集善乐业融合就业基地,孵化了7个地方残疾人服务机构,累计为近500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创造1200余个或集中、或居家的就业岗位,累计创造收入约1650余万元。实践证明,在集善乐业市场化运营下,残疾人工作者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发挥,残疾人就业难点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企业已经逐步看到残疾人人力资源价值,开始认同残疾人群体就业能力,对残疾人就业观念已得到初步改善。
参与残障人士融合就业项目,项目组为我们在北京的乐业小站进行了无障碍评估,发现存在的障碍并探索改进的机会。无障碍评估建议报告将有助于在我们的就业基础上复制成功的做法。
我们召集在北京融合就业基地管理团队的7名员工接受了残障平等意识培训,提升了融合就业管理者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便有效沟通和管理包括残障员工和非残障员工。培训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了解残障人士权利、促进包容性做法、营造支持性工作环境以及加强沟通策略。除此之外,项目组还开展了同行业在线经验分享活动。通过互动,有机会学习不同的就业服务经验,获得新的视角,交流最佳做法。
无障碍测评、管理者培训、就业交流会对于集善乐业来说很有帮助,不仅有效提高了集善乐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对融合就业的理解,也学习到其他机构的优秀做法,这对集善乐业的未来发展、乐业小站建设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们将继续以这些经验为基础,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推动持续改进,打造包容性的工作场所文化,为残障群体的就业继续努力!
项目执行负责人吕飞工作手记:
康纳洲是一家以心智类障碍者与其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机构,为什么要学习就业服务技能并且积极为企业提供就业服务呢?因为负责人张俭丽认为雇主的雇用信心是正在康复中和已经从康复阶段转衔到社会生活阶段等待就业的大龄残障青年群体的希望,如何与企业建立联系并服务于相关就业服务需求是机构发展的需要。集善乐业是残障者基地型就业与数字领域就业的行业先锋,与负责人刘亚衡先生交流时发现他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做法,仅说这8个基地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不仅证明了残障社群的就业能力,也证明了残障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是多么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所在企业正在开启融合就业的大门,却找不到合适的招聘渠道,可以先来联系这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