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倡导:中国障碍者融合就业企业网络会议
由2016年10月28日
发表于会议时间:2016年10月27日 09:00~12:00
会议地点: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
会议主办方:中国企业联合会、ADI发展研究所、国际劳工组织;
来自IBM、拜耳、诺华、雀巢、普华永道、索迪斯、重庆远大聚众集团、湖南安邦制药等1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24名相关负责人、代表;来自中国残联教就部、中国盲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残联研究室、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障碍者就业倡导自组织、国际助残、高校残障研究及地方残联等支持者16名,共计40名参与者。
项目背景: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中国企业联合会(CEC)《企业障碍者用工态度调研报告》与ADI发展研究所调查显示,阻碍中国的雇主雇佣障碍者决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共识、安全、岗位、渠道、成本几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回应这些因素,ILO、CEC、ADI与中国残联、地方残联等单位携手,2012-2016的4年间,在北京、上海、重庆、大连、广州等地发起各类企业间研讨会,联络雇主、就业服务机构与相关资源,交流障碍者融合就业经验、分享资源和协力合作,为更多障碍者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在陶氏化学中国、欧莱雅中国、IBM中国等企业的引领下目前已经有近200家企业中资、外资企业参与上述融合就业活动,初步形成了中国障碍者融合就业企业网络的雏形。融合就业项目组从改变雇主态度入手,以建设雇主招聘、管理与合理便利环境能力为技术支持,为障碍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事件:
中国企联雇主部综合处处长王卫开场发言,表明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就成立中国障碍者企业网络事宜与与会嘉宾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为网络的正式成立打下良好基础。他介绍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情况和工作,回顾了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合作,肯定了国际劳工公约的平等权利和不歧视原则核心、体面劳动理念以及障碍者融合就业工作,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成立的全球商业和障碍融合网络(GBDN, Global Business and Disability Network)及其工作。他介绍了CBDN( China Business and Disability Network)的建设与成立的缘由,即“基于企业文化多元化、企业社会责任和法律合规等原因,企业对于雇佣障碍者员工的意愿近年来逐步提高,但由于企业在障碍者雇佣中面临着千差万别的情况,急需组织或机构提供相关服务”。中国企联自2000年以来与国际劳工组织在推动企业聘用障碍员工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积累了大量资源,具备了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能力。为了更好满足企业的相关需求,增加雇主组织的服务,提议由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中国企联、中国残联以及相关专业机构、企业共同组建中国障碍者融合就业企业网络。
随后雇主企业代表进行小组讨论并发声,提出了在推行障碍者融合就业过程中面临的9大挑战:
* 部分障碍者无法融入到工作团队中,部分企业缺乏障碍者融合管理经验;
* 如何管理障碍者,如何把握与其他员工的关系;
* 雇佣智力障碍者的机遇与风险;
* 部分企业缺乏招聘渠道,雇主与障碍者在招聘信息方面的不对称;
* 企业急需管理障碍员工的培训,以及如何开展工作环境、软、硬件合理调整,急需拓展中高层次障碍者人力资源池的储备;
* 社会公众及部分同事的歧视偏见,包括他们不了解障碍者能力,与此同时,障碍者在求职和工作中表现不自信、不主动,企业在雇佣障碍者上也缺乏经验和自信;
* 非障碍员工与障碍员工缺乏直接沟通,造成两者之间的防备与隔阂;
* 缺乏障碍员工职业发展和上升路径,对企业留住障碍员工带来的挑战;
中国残联研究室副巡视员、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厉才茂,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就业处副处长周凯莅临指导,就企业融合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讲解。
在讨论如何解决9大挑战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代表纷纷表示,在企业工作中缺乏障碍者就业雇佣的相关支持,并希望有一个为企业服务的平台,供企业之间交流障碍者雇佣经验,并为企业提供障碍者雇佣知识、工具、服务等专业支持。
为了解决企业在融合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融合就业服务,国际劳工组织开始牵头筹建中国障碍者融合就业企业网络(CBDN)。会议中,各企业负责人、代表阅读并讨论了CBDN宪章草案,并将于近期由公司讨论、签名并返回。宪章的通过和企业签名的完成,将标志着CBDN的正式建立。
由ILO、CEC和ADI提议,根据参会代表的讨论,初步建议将CBDN的秘书处将设在中国企联的雇主工作部,资源中心设在ADI发展研究所旗下的中国融合就业网络(CIEN)。下图为会议讨论的架构图:
“CIEN的雇主网络和CBDN的关系,就是蛋清和蛋黄的关系”,ADI发展研究所所长吕飞女士介绍,“CIEN的雇主网络没有门槛要求,面对所有的企业开放,包括中小企业;CBDN有门槛要求,吸纳的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可以影响供应链和下游的中小企业厂商。”
中国融合就业网络(CIEN)由中国融合就业<服务组织>网络(简称服务组织网络)、中国融合就业<雇主>网络(简称雇主网络)、中国融合就业<资源>网络构成。截至目前,CIEN就业服务组织已有超过100家机构申请加入,超过60家组织通过审核,超过200家雇主企业进入支持队列,雇主网络将为自主选择加入融合就业行列的企业提供相应技术与资源,以解决企业在雇佣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ADI发展研究所承担中国融合就业网络秘书处的工作,将雇主网络反馈的需求与相关资源通过ILO、CEC、ADI在北京和各地举办的中国融合就业支持论坛等活动,对接到服务组织网络,通过雇主网络与服务组织网络相互交流完善融合就业服务流程、提升专业就业服务能力、对接双方需求,促进障碍者融合就业,早日实现残疾人全面奔小康的国家规划目标。
中国融合就业网络以提高融合就业服务组织专业能力、加强雇主企业与就业服务组织合作、推动行业自律为目的,为实现障碍者就业、无障碍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平等地享有发展机会而努力。
过程描述:
某公司副总经理闫总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家没有障碍者雇佣经验的企业,雇佣了一位刚毕业的障碍者大学生,管理者很快就说这名障碍者员工能力不行。障碍者员工也表示无法融入该工作团队,连周围人看自己眼神都怪怪的。于是该集团将该员工转移到集团的另一家有障碍者雇佣与管理经验的公司,该员工很快就适应了新工作环境,并且获得了领导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该发言代表认为,对障碍者就业来说,管理人员平等的心态与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
某公司副总经理李总也分享了他的困惑:某单位有一名障碍者女员工,强烈想要生二胎,但是身体条件较差,生育有很大危险。该女员工曾与管理层就此事沟通,管理层表示无法把握与其沟通的尺度。此外,该女员工现已怀孕,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按照公司制度要请病假并减少工资所得。该领导想给予其一定补助,但是在同薪同酬的管理制度下,会造成对其他员工管理上的困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兼秘书长张宝林回应了讨论中企业家提出雇佣智力障碍者员工风险的问题,并介绍了智力家庭风险保险项目:中智协和全国七大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智障家庭意外(死亡、致残、大病)险,一年最高300元最低几十元,一旦智力障碍者或其家长发生意外,可以获得几万至20万的保险赔偿。
北京某企业社会责任主管耿女士表示,很难招聘够残疾员工。希望有一个招聘平台,企业和障碍员工可以双向选择。
某跨国公司经理赵总的发言同样着重于企业找不到合适的障碍者人才,另外企业遇到的问题还有理念共识的问题,如何让企业以开放心态接纳障碍者;硬件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改造,对企业来说都是挑战。
国际助残的中国代表安雷女士分享,企业遇到的问题有:公众和部分普通员工对障碍员工的歧视,缺乏对障碍员工能力的了解。障碍者员工缺乏工作上的自信,同时企业也缺乏雇佣障碍者员工的信心。
某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专员分享:非障碍者生活环境中没有障碍者出现,不习惯造成不了解、不理解,进而产生隔阂。雇佣渠道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障碍者的不自信也造成了企业无法雇佣到合适的障碍者员工。此外,企业也想为障碍者提供职业发展,但是会面临障碍者能力、用人单位部门协调等问题。
中国残联研究室副巡视员、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厉才茂表示,企业雇佣障碍者最主要的问题是社会目前存在大量障碍,既有来自障碍者自身的,也有来自企业、雇主思想观念认识上的。障碍者就业是障碍者社会融合中最突出的部分,最能够检验残疾人融合方面。障碍者社会融合中遇到的障碍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进入公司、组织中遇到的障碍;第二个是心理上、情感上(接纳、理解、沟通)融合的障碍;第三个是文化上的融合障碍,更高的价值上的认同,多元价值的肯定,对障碍者潜在能力的尊重与肯定。如何解决这些障碍,最重要的是倡导,如何向企业雇主、向社会进行倡导,如何让障碍者在成长初期就能够社会融合,如何让我们从身边开始就让障碍者有融合的机会,怎么能在就业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融合。
国际劳工组织周海滨先生认为,缺乏对企业融合就业的支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他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需要加强服务障碍者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各地的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和合作。
上海志君公益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傅志军,分享了他在国际劳工组织总部障碍者事务团队时接触GBDN的体验,并提出了CBDN可以借鉴的地方:对障碍融合的意识提升十分重要;CBDN需要建立专业的机构负责专业指导和推进工作;大公司的榜样作用和良好障碍者雇佣经验能够带动商业社会整体的改变;要将障碍者融合就业和企业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并表彰做得好的企业,让社会对其有更多了解;CBDN的工作,需要企业、雇主组织、障碍者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合力来推进。
ADI发展研究所所长吕飞女士表示,在政策的要求下,残联培训的着重点几乎全部都在障碍员工这一方面,如工作技能等。 虽然现在就业中心提出了精细化服务,直接服务企业,但是残联的工作人员直接进入若干单个的企业进行服务,这种模式短期内是不可实现的。作为CBDN的资源池和技术支持,CIEN开发了一系列融合就业工具,包含了融合度测评、无障碍测评、岗位分析、培训与招聘、面试与评估、适应岗位、融合管理、职业发展、法务支持九大模块,为企业提供障碍者雇佣整体解决方案。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副院长、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万洪在谈到落实法律规定促进障碍者融合就业时表示:障碍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此,要把障碍者放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当中来看待,这是一个人权问题。 解决模式就是移除障碍,把就业视为一项社会经济权利,让障碍者以公民身份参与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去,以实现他们的体面生活和自主。在世界范围内,障碍者都面临着失业、就业不充分、就业歧视、就业过程中缺乏合理便利、职业隔离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与教育、无障碍环境、贫困、医疗服务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在全社会内落实法律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谈到CBDN对企业的支持,周海滨表示,CBDN会在2017年为其成员企业举办5场障碍融合意识培训;促进企业和企业、就业服务组织、残联、学者之间的交流,ILO、CEC和ADI会通过季刊等形式分享优秀企业经验、法律动态,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CIEN作为CBDN的资源池,会进一步扩大并吸纳就业服务组织,并加强与残联等组织之间的联系,以帮助企业寻找精准的支持提供方;对融合就业做得好的企业,ILO、CEC和ADI会在各自的平台表彰和宣传,获取公众对企业的了解和支持;在CBDN内部成立不同工作组,在企业间进行持续的、阶段性的知识分享和问题解决工作。
后续计划:
2016年12月中旬正式建立CBDN并召开成立大会,呼应企业的需求和挑战;建设CIEN就业服务网络并对就业服务组织进行培训,以直接满足CBDN成员企业的融合就业服务需求。